幕的黄代或格局泛用入口户应用的正在重塑金时将落崛起
作为加密圈的老兵,我不得不说MetaMask确实是行业标杆级的产品。记得2017年那会儿,我们这些早期玩家想要玩个dApp,还得自己搭个完整的以太坊节点,那叫一个折腾。MetaMask的出现简直就是及时雨,让浏览器里点点鼠标就能玩转DeFi。但最近两年,我明显感觉到情况在发生变化。
MetaMask成功背后的秘密
MetaMask的成功不是偶然的。它的创始人Aaron Davis和团队在2016年就敏锐地抓住了开发者的痛点。当时的情况是,每个想体验dApp的用户都得先成为半个技术专家,而MetaMask把这一切简化成了一个浏览器插件。说实话,早期的MetaMask更像是个开发者工具,没想到后来能发展成今天的规模。
这个增长飞轮的启动很有意思:先是吸引开发者,然后随着DeFi和NFT的爆发,越来越多的项目选择集成MetaMask。这就像滚雪球一样,用户越多,集成的项目就越多;集成的项目越多,用户就更多。我记得2020年DeFi之夏那会儿,几乎每个新项目上线第一件事就是宣布支持MetaMask。
飞轮为何开始失速?
但是最近我发现,这个曾经无敌的增长飞轮开始出现问题了。原因主要有四个:
首先,MetaMask本质上只是个工具,而不是真正的入口。就像你去超市购物需要带钱包,但没人会因为钱包而专门去超市。最近有个朋友想尝试玩StepN,结果发现要先下载MetaMask,这个流程就让他直接放弃了。
其次,行业正在从PC端向移动端迁移。现在谁还整天开着电脑玩加密应用啊?都是手机随时操作。但MetaMask在移动端的体验简直让人抓狂,我见过太多新手在手机上调出MetaMask签名时的一脸懵逼。
第三,账户抽象这个新趋势让EOA账户显得过时了。想象一下,现在大家都在用智能手机了,MetaMask还在坚持做功能机。最近用了几次Argent这样的智能合约钱包后,我都不太想回去用MetaMask了。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MetaMask的产品思路还停留在"开发者优先"阶段。现在行业里涌入的都是普通用户,谁在乎你技术多牛逼?大家要的是简单好用。前两天帮一个00后设置钱包,他那句"这也太复杂了吧"让我恍然大悟。
新格局下的机会与挑战
这种变化带来了一些有意思的新机遇。首先,移动端钱包的竞争终于回到了同一起跑线。像Trust Wallet、Coinbase Wallet这些产品开始崭露头角。但说实话,要成为真正的入口还是很难,毕竟钱包就是钱包,很难变成用户主动打开的应用。
更重要的是,我们看到Web3应用本身正在成为新的入口。比如最近大火的Telegram Bot,用户根本不用操心钱包的事,直接在熟悉的聊天界面就能完成交易。这让我想起微信支付是怎么干掉支付宝的——不是靠更好的支付工具,而是靠更自然的应用场景。
对于应用开发者来说,现在有三种选择:继续用MetaMask(用户体验差)、自己造轮子(成本高)、或者用WaaS服务(折中方案)。我最近接触的几个项目都不约而同选择了第三种,毕竟谁也不想把用户挡在助记词这一关。
未来入口的想象
未来的Web3入口可能会很不一样。首先,像Telegram这样的超级应用很可能会分走一大块蛋糕。其次,中心化交易所也在虎视眈眈,OKX Wallet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但最让我期待的是可能出现全新的入口形式。比如最近看到一些项目在做跨链签名管理,这可能就是下一个爆点。毕竟在Web3的世界里,谁能解决用户的真实痛点,谁就能成为新的王者。
作为一个见证了整个行业发展的人,我不得不说MetaMask的时代可能正在过去。这倒不是因为它做错了什么,而是行业进化太快了。就像当年诺基亚也没做错什么,只是智能手机时代来了。Web3正在从极客的玩具变成大众的工具,而新的入口,很可能就藏在那些真正理解普通用户需求的产品里。
(责任编辑:战略)
-
当支付巨头争相布局区块链:Stripe与Circle的Layer1暗战揭开序幕
加密货币市场的周期性规律就像一场精心编排的舞蹈。比特币永远是领舞者,在牛市初期独领风骚;而山寨币们则像跟舞的配角,需要时间来热身。但到了舞会的后半场,这些"配角"往往会爆发出惊人的能量,最终抢走主角的风头——这已经成为加密圈心照不宣的市场规律。两大支付巨头的区块链野望2025年二季度,Circle在财报电话会议上扔下了一枚重磅炸弹:将推出专门服务稳定币的公链ARC。这个消息就像往平静的湖面扔了块石... ...[详细]
-
Avalanche的逆袭:RWA赛道如何引爆AVAX的百倍增长?
还记得上轮牛市里的"Solunavax"三剑客吗?这个在推特上火爆一时的meme组合,如今看来还真是预见了些什么。虽然Terra已经倒下,Solana也在挣扎,但Avalanche却在默默书写自己的传奇故事。就在上个月,AVAX价格直接翻倍,从9美元飙升至18美元,这背后究竟发生了什么?RWA:下一个万亿级市场的入场券作为一名在加密市场摸爬滚打多年的老韭菜,我亲眼目睹了太多昙花一现的项目。但Ava... ...[详细]
-
最近一周的数字货币市场让人看得心惊胆战,特别是以太坊的表现简直像坐上了过山车。作为一个在币圈摸爬滚打多年的老韭菜,我不得不说,这次的情况确实不太妙。技术面释放危险信号打开K线图就能明显看出,ETH/USD这对货币对已经连续跌破了几个关键的技术位。最令人担忧的是,200日均线这个重要的牛熊分界线也被轻松击穿。说实话,这种情况在2021年的牛市中是难以想象的。我记得上一次看到这么惨烈的技术形态,还是在... ...[详细]
-
比特币生态新玩法:Bitget如何抓住BRC-20的风口机遇
记得2009年第一次听说比特币时,我完全没料到这个"数字黄金"会在未来掀起如此大的浪潮。更没想到14年后,比特币这条"老链"还能玩出新花样——通过Ordinals协议,让每一聪都变得与众不同。说实话,作为一名见证过多次牛熊转换的老韭菜,这个创新确实让我眼前一亮。沉睡的巨人苏醒了比特币区块链沉寂太久了。以太坊早在2015年就用ERC-20标准开辟了代币发行的新天地,而比特币这些年更像是个固执的老顽固... ...[详细]
-
最近关注LDO的投资者可能已经注意到,这个山寨币正在接近1.5美元的关键位置。说实话,这个价位让我想起了9月份以来的几次触底反弹经历。现在的问题是:历史会不会再次重演?记得10月份那会儿,LDO两次在1.5美元附近止跌回升,就像有一只无形的手在托着价格一样。更妙的是,这个位置正好与H12图表上的看涨订单块(1.48-1.52美元)重叠。作为一个交易老手,我特别喜欢这种多重技术指标共振的位置,因为它... ...[详细]
-
Layer2大爆发之际,我为何更看好老牌Layer1的未来?
记得上一轮牛市吗?那时候简直就是一场Layer1项目的狂欢派对。各个"以太坊杀手"们争先恐后地复制粘贴Aave和Uniswap V2的代码,再挂上丰厚的挖矿奖励,就像在超市搞促销一样吸引投资者。说实话,那会儿的创新程度,连我隔壁小学五年级编程兴趣班都不如。熊市带来的觉醒随着市场转冷,这些靠补贴维持的繁荣就像泡沫一样破灭了。资金纷纷逃回以太坊这个"安全港",而Layer2的新贵们又带着"更快更便宜"... ...[详细]
-
说实话,最近BRC-20的热度确实不如从前了。记得ORDI前几天刚创下27美元的历史新高时,市场一片沸腾,但好景不长,随着比特币的震荡回调,整个BRC-20生态就像被浇了一盆冷水。说来也难怪,前期涨幅实在太猛了,现在确实需要喘口气。市场风向正在悄然转变今天的行情特别有意思:比特币带领大盘反弹,各个概念板块都在回暖,唯独BRC-20像个叛逆的孩子,就是跟不上节奏。我猜可能是很多早期获利的大户都在趁机... ...[详细]
-
11月10日的行情真是让人血脉偾张!比特币强势突破38000美元大关,整个加密市场总市值创下1.45万亿美元的年内新高。看着行情一路上涨,相信不少朋友都在想:这波牛市真的来了吗?但就在这狂欢时刻,有些蛛丝马迹值得我们警惕:那个曾经在3672美元大举建仓ETH的神秘巨鲸,突然把3万枚ETH存入币安,按当前价格算可能要亏1.83亿美元。这究竟是大户出逃的信号,还是正常调仓?市场观察:冰与火之歌最近的行... ...[详细]
-
说实话,我每次看到区块链世界里那些彼此隔绝的"孤岛"就觉得头疼。想象一下,你在以太坊上玩DeFi玩得好好的,突然想试试BNB Chain上的新项目,结果发现钱包里的资产完全没法直接转移——这种感觉就像被困在了一座数字监狱里。跨链困境:用户和开发者的双重痛苦作为一名长期观察区块链发展的业内人士,我见证了太多因为跨链问题导致的糟糕体验。记得去年有个朋友想在不同链上尝试同一个DEX的多个版本,结果光是管... ...[详细]
-
作为一名密切关注科技金融领域的观察者,我不得不说,芯片产业正在上演一场惊心动魄的"科技奥林匹克"。各国在这个看不见硝烟的战场上激烈角逐,而中国正通过国家大基金这样的战略布局,奋力追赶国际先进水平。大国博弈下的芯片突围战记得几年前,中兴事件给国人敲响了警钟,那场景至今历历在目。芯片这个看似微小的元器件,实际上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实力的重要标尺。在这场全球科技竞赛中,我们既看到了挑战,更看到了机遇...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