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务财富地业管理丰版图汇花银行在华重构巨头鲸吞旗内
金融圈又炸锅了!就在今天,汇丰中国放了个"大招",宣布要把花旗中国在内地的个人财富管理业务一口吞下。说实话,这个消息既让我感到意外,又觉得在情理之中。毕竟这几年外资银行在华业务调整频频,但如此规模的"大鱼吃小鱼"还是头一遭。
重磅收购背后的数字密码
让我们先看看这笔交易的含金量。36亿美元!这可是相当于260多亿人民币的资产规模啊。要知道,这些可都是在北京、上海、广州等11个一线城市积累的高净值客户资源。作为一名在金融行业摸爬滚打15年的老兵,我深知这些数据的价值可比表面数字要珍贵得多。
外资银行的"中国棋局"
汇丰中国行长王云峰的表态很值得玩味:"这是我们对中国的长期承诺。"这话说得漂亮,但我更看重的是实际行动。汇丰这几年在中国市场确实下了血本:从全资控股汇丰人寿,到拿下基金销售牌照,再到这次大手笔收购,每一步都踩得很准。
有意思的是,这次收购让我想起了十年前外资银行在中国市场的风光。现在回头看,当时的外资行更像是在"试水",而今天汇丰的动作,明显是要"深耕"了。
财富管理行业的"战国时代"
不得不说,中国财富管理市场正在上演一出"群雄逐鹿"的大戏。本土银行、券商、第三方理财机构,现在再加上汇丰这样的外资巨头,市场竞争已经白热化。汇丰这次收购花旗的业务,在我看来就是在补齐自己的"短板"。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汇丰计划接收花旗的相关员工。这在业内可不常见,通常并购都会伴随着裁员。看来汇丰是真的缺人才啊!我私下了解到,他们那个3000人的私人财富规划师计划,到现在才招到一半左右。
外资银行的"本土化"困局
说实话,外资银行在中国的发展一直面临"水土不服"的问题。记得2017年某外资行退出中国时,业内一片哗然。但汇丰似乎找到了破解之道:通过"大财富管理矩阵",把银行、保险、基金等业务打包在一起。
不过话说回来,这次收购的花旗业务可不包括保险代销,这是个遗憾。但转念一想,汇丰自己就有保险牌照,这可能就是所谓的"战略性取舍"吧。
写在最后
看着外资银行在中国市场的浮沉,我时常感慨:中国市场这块蛋糕确实诱人,但不是谁都能吃得到。汇丰这次的豪赌能否成功?让我们拭目以待。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中国财富管理市场的竞争,才刚刚进入精彩阶段。
(责任编辑:报告)
-
说实话,最近比特币的走势让我这个老玩家都看得直摇头。虽然跌破关键趋势线是预料之中的事,但实际情况可能比大多数投资者想象的还要糟糕。看着K线图上那两个31,000美元以上的峰顶,中间夹着26,000美元的谷底,这个形态实在令人担忧。技术面分析:乌云压顶上周那个缩量的小十字线就像是在暴风雨前的宁静,虽然表面平静,但下跌趋势才刚刚开始。我经常跟朋友说,市场就像自由落体,一旦开始下跌,惯性往往会带着它继续... ...[详细]
-
各位老铁,今天咱们来聊聊这个让人揪心的行情。大饼凌晨这波下探真是惊心动魄,直接干到了半年线109000这个关键位置。说实话,这个支撑位现在看着就像块豆腐渣,多头连个像样的反击都没有,日线上那三根阴线排得整整齐齐,活像三把尖刀插在多头胸口。我在这行摸爬滚打这么多年,这种形态见得太多了。现在的市场情绪就像惊弓之鸟,大家都等着最后那一跌。说实话,没看到标志性的金针探底之前,抄底就是在赌博。我个人觉得,1... ...[详细]
-
说来有趣,2025年最令人期待的投资故事,可能就藏在我们眼皮底下——那些带着股票灵魂的数字代币。作为一个在金融圈摸爬滚打多年的老手,我亲眼目睹过无数金融创新,但股票代币化这股热潮,确实让我眼前一亮。从概念到现实:股票代币化的进化之路记得几年前,Synthetix这类项目刚推出合成股票时,我们圈内人都在私下嘀咕:这不就是在玩数字赌博吗?用户抵押500美元的加密资产就能"创造"出一股特斯拉,听起来很酷... ...[详细]
-
当记者们围着米歇尔·鲍曼追问她是否会接掌美联储时,这位铁娘子却巧妙地玩起了"太极"。说真的,我能理解她的处境——在这个节骨眼上,与其谈论虚无缥缈的未来职位,不如先把眼前这一摊子事处理好。作为一个在银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老手,鲍曼眼下正在为银行资本规则改革忙得焦头烂额。你知道吗?她正在推动一个可能让大型银行资本要求降低近30%的新方案,这可比拜登时期那个冗长的1087页版本实在多了。这让我想起去年参加... ...[详细]
-
最近香港金融圈有个大新闻,让不少加密爱好者辗转难眠。8月1日起,《稳定币条例》正式实施,这可是全球首个如此系统性的稳定币监管框架。作为一个长期观察金融科技发展的业内人士,我不得不说,这次香港的步子迈得比预期要谨慎得多。牌照制的代价新规的核心思路很明确:把稳定币当成银行来管。2500万港元的入门门槛、100%的资产储备、1天内必须能赎回,这些要求看似保护投资者,实则把90%的小玩家挡在门外。我认识的... ...[详细]
-
这段时间华尔街的交易员们都快把"9月降息"这个词挂在嘴边了,就像咖啡店里的常客天天念叨着新品上市一样。说实话,自从鲍威尔在杰克逊霍尔那个风景如画的度假胜地发表演讲后,整个市场就像打了鸡血似的。我记得那天办公室里的大屏幕前挤满了人,大家都紧盯着鲍威尔的一举一动,生怕错过什么蛛丝马迹。说来有趣,8月22日那天确实是个分水岭。鲍威尔话音刚落,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的FedWatch工具显示9月降息的概率直接从... ...[详细]
-
最近在加密圈里,BitMine这家公司的操作简直让人叹为观止。说真的,我从业这么多年,很少见到这么教科书式的资本游戏。短短几个月时间,他们就完成了从传统企业到数字资产巨头的华丽转身,这速度,这阵仗,活脱脱给传统金融圈上了一课。一场蓄谋已久的资本行动记得那天是2025年6月底,BitMine突然放了个大招。先是宣布要搞2.5亿美元的私募,接着更劲爆的是把Fundstrat的创始人Tom Lee请来当... ...[详细]
-
最近我注意到一个有趣的现象 - 稳定币这个市场简直热得发烫。无论是华尔街的金融大佬,还是加密圈的技术极客,都在讨论这个话题。但说实话,作为一个在这个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观察者,我对这股"稳定币专用链"的热潮持保留态度。看看现在市场上的动作:Stripe悄咪咪地在搞区块链,Circle高调宣布要搞自己的链,Tether更是四处撒钱投资链项目。连Robinhood、摩根大通这些传统机构也来凑热闹。这让我... ...[详细]
-
7月的牛市余温尚在,8月市场却给我们来了个下马威。看着满屏的红色K线,不少投资者已经开始怀疑人生。但作为一个经历过几轮牛熊的老韭菜,我要告诉大家:别慌!现在可能正是布局山寨币的最佳时机。8月魔咒:暴跌之后必有暴涨说来也怪,币圈每年到了8月就像中了邪一样。2023年山寨币跌了28%,2024年更是夸张地跌了40%,但随后的反弹却让人目瞪口呆,最高涨幅超过140%!今年山寨币已经从高点回落13%左右,... ...[详细]
-
作为一名在金融科技领域摸爬滚打多年的从业者,最近看到CIMG与FLock的合作案例让我眼前一亮。这不禁让我想起2017年那些只会囤币的企业,如今终于开始学会"玩币"了。就像当年互联网泡沫后企业才真正找到网络经济的价值一样,币股融合正在经历从"收藏"到"使用"的质变。囤币时代:数字资产的双刃剑记得2021年特斯拉高调宣布持有比特币时,市场一片欢呼。但好景不长,随着熊市来临,那些跟风囤币的企业纷纷被打... ...[详细]